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十三章 硬核柱层析教学(4K二合一) (第5/8页)
少,倒入柱子时越薄,等会分离效果越好,如果太厚的话,就有可能出现‘后面追上前面’的拖尾现象…我这里直接用最粗的色谱柱,也是因为这样铺上去更薄一点…” 等溶剂蒸发出去后,瓶内这些非凡组分全部被吸附在了干燥的硅胶粉中,在灵觉之下翻腾着色彩驳杂的微弱光芒。 范宁拿出样品纸,折成漏斗形状置于柱口,然后将这些色彩驳杂的硅胶粉倒入色谱柱。 “这是枯蛾烷:腔虫淋巴液体积比为30:1,并滴入一滴蠹龄虫钝化酯的溶剂,我们先从溶解性能最差的配比开始,逐渐增大比例,切不可用力过猛…从我们此前薄层色谱的检测情况来看,如果一开始腔虫淋巴液比例过高,那几种相位的非凡组分就一起被冲出来了…” 希兰听得晕晕乎乎,但琼似乎兴趣盎然,她系上了白色小口罩,坐在范宁旁边托着下巴,露在外面的眼睛闪烁着流光。 范宁用滴管吸取了几段混合溶剂,从柱口处绕着内壁转圈挤出,逐渐将此前倒入的硅胶粉融成和下端硅胶一样的絮凝状。 “记住,要像我这样转圈挤入,不要直接滴落,那样会把样品表面砸出坑洞,影响分离纯度。” 当样品上方的液体已有一定高度作为缓冲后,范宁将上下两端开口的玻璃溶剂球接在柱口上方,并用夹子固定,开始往里面大量倾倒溶剂。 随后,他合上最顶端的玻璃塞,打开用橡皮管连接的迷你型蒸汽鼓风机。 溶剂从上至下开始冲洗硅胶柱,并开始从下方滴落,烧瓶承接其下。 其间,范宁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